1、德育与历史教学
德育是全方位进步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历来都遭到看重。古时候教育家孔子曾把德育放在教育的要紧地位,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需要学生第一要致力于道德修养。新中国打造后,在教育方针中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培养和造就了大量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江泽民总书记在给国家教委领导的信中,也特别强调要用中国近代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由于今天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其中一部分还会成为国家的各级领导,他们不能不了解自己国家的过去、目前和以后。这也说明了历史的要紧,因此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
国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富,出色人才辈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善良聪明,勤劳勇敢,具备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独立的优良传统。这类史实散见在中学历史教程中,成为丰富的德育素材,大家应该挖掘这类史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历史学科以其特有些内容应该努力成为德育教学的要紧课堂。
2、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教育部拟定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中学历史教学任务是如此规定的:“中学历史教学,需要学生学会基础的历史常识,知道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要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看法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看法察看问题和剖析问题的能力。”《大纲》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趋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热情,学历史上出色人物的高尚品德,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捐躯的精神。”这类任务概括起来讲,就包含有教学基础的历史常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德育教育三项任务。其中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一项要紧任务。
正因为历史是德育的来源和载体,所以历史学科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其要紧的德育功能有:
第一,以先贤为典范,弘扬中华美德。青少年正处于生活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可效法的对象,而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历史名人典型道德形象引起的情感体验和共鸣总是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这是大家进行德育教育的非常好素材。在对这类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遭到震憾,使他们在对这类英雄人物的言行进行记忆和理解的同时,领会到一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民族先贤的崇高志向和博巨乳怀,不只能让学生引以为骄傲和自豪,而且以此还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第二,以史为鉴,正确剖析历史问题。从对历史的察看考虑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察看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用途。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可以只给学生讲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现象,而要通过历史入门知识,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看法和办法,察看剖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中国有看重历史教育的优良传统。秦亡汉兴,汉初统治者看重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通过总结鸦片战争以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毛泽东开辟了合适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大家要使学生知道历史、认可并继承中华民族出色传统文化、认识国情, 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第三,大胆革新,树立开放意识。中国历史的进步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开放,国家才会飞速进步。历史上通过改革而带来了社会大治的史实举不胜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为加大我们的统治,恢复和进步经济所采取的各种政治经济手段等,大多带来政治的清明、经济的兴盛和文化的进步,这无一不是改革的结果。在学习这类历史常识时,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使学生逐步树立改革进步的思想意识。这类历史事件告诉大家, 民族要进步,就要开放交流;文化要进步,就要擅长兼容并蓄,继承和交融。弘扬历史上的开放交流精神,正是将来的建设者必要的素质。
3、历史课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渠道和办法
在历史教学中, 需要处置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既不可以上成单纯的常识传讲课, 也不可以上成政治思想课, 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相辅相成。
(一)拟定明确、具体、适合的教育目的
学生学历史这门课程,一直要通过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拟定课堂教学的德育目的时要明确、具体。同时在拟定目的时要适合,应按部就班,假如脱离了教程内容空设目的,或超越学生水平拟定高深而不符合实质的目的,都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成效。
(二)深入研究教程,把握丰富的德育内涵
中学历史教程涉及德育的内容很丰富,十分广泛,其中包含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程,努力挖掘教程中包括的德育内容,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依据每个时期教程内容拟定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历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地任务。
(三)创设历史环境,增强德育素材的感染力
借助形象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把历史素材重目前课堂上,使学生跨越时间长河,去听、去读、去看过去的时光。情境重现,激起学生兴趣,达到感情教育与常识教育的双层效应。如:在讲中国成立时,放《开国大典》的录像,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归结主题:没共产党就没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激起了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在课外活动中培养高尚情操
拓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线、进步能力,更有益于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是多姿多彩地,不一样的学校可以参考每个都不一样的实质状况拓展不一样的活动。通过组织这种喜闻乐见的与历史与德育有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同意教育。
结 语
历史课堂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备广阔的前景,历史教学应当为此不断地努力探索。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须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借助很多的德育教育素材,采取适合的教学办法,拓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