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近况
1、“事务性”工作强,策略成分弱。现在,高校人事管理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局限于冗杂的事务性工作,侧重于对“人”和“事”的管理,人事管理仍处于应对具体的眼前的事务,缺少对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系统性,对配置和规划的策略性。
2、“经验性”强,技术成分弱。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经验性强,“机械化”程度高,其技术性、专业性还相当滞后。而对工作剖析、招聘测试方法、绩效评价、人才开发与培训的系统化操作等技术性工作不看重;对人才的开发和借助缺少整体性和连贯性。
3、人力资源短缺与配置不合理。据《2004年湖北教育统计年鉴》显示,湖北省属高校人力资源存在短缺与配置明显不适当的现象。从下表可以看出:一是生师比紧急失调,教师资源短缺的现象相当紧急。如武汉科技学院的生师比就高达20.99;二是副高级以上教师的比重过小,十分缺少高级其他人才资源。如武汉科技大学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仅占专任教师人数的0.28;三是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如湖北中医学院专任教师人数只占教职工人数的0.43。
4、校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校内高层次人才外流紧急。因为高校人才政策的不科学,引进人才政策的不对等、不平衡,相应的高层次人才政策倾斜手段不能力,导致校内人才流失紧急,校外人才引不进去。有些高校为引进校外博士,能送房屋(至少100平米),再送安家费10万元,而对学校内部的博士,特别对年青的校内博士,不说大房屋与安家费,有些连几十平米的房屋也没。这种人才政策的不公平,紧急的挫伤了校内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2、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策
1、努力提升人事管理工作者的自己素质。伴随社会的进步与进步,人事管理的对象将愈加复杂。这就需要人事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常识。毛泽东同志说过为:“状况是在不断地变化的,要使我们的思想适应新的状况,就得学习”。人事管理者需要具备更丰富的专业常识和更好的文化素养,并学会和运用更一流的管理方法。要提升自己素质,一是要加大学习,要抓紧时间;二是要转变观念,落实科学进步观,增强服务意识,实行人性化管理。
2、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人才,“重点在教师”。要改变高校中常见存在的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师数目紧缺、教师学科单1、常识陈旧等问题,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和工作者就需要采获得力的手段来解决这类问题。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主要对策应是内稳外引、重视培养。
一是要采取各种有力手段,维持学校内部骨干教师相对稳定,切实改变教师教学、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等。二是从社会其它部门引进急切需要的教学、科研骨干充实师资队伍。三是重视培养,以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的常识更新和学术进步。四是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高校都有一批退休教师,退休教师中有部分教师仍然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应鼓励他们重返教学职位。五是加大教学水平考核评估。强化职位职责管理,严格教学水平的考核评估,对不负责任的教师亮黄牌,责令改进,直至调离教学职位。六是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力度。
3、拓展思路,大胆革新。江泽民强调:“革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另外,他还反复强调,“革新的重点在人才”。革新的重点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现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仍然是条条多、框框多,有的问题已紧急制约着学校的进步。
要解决这类问题,“等、靠、要”是行不通的,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现实问题大胆探索,用改革革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是要用好使足政策,积极创造与落实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条件。二是推行“高层次人才工程”。高校应从多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只有培养出高层次人才,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三是大胆改革人事管理规范。人事管理规范改革的攻坚重点在于改革用人、分配规范,彻底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情况,充分达成干部能上能下、教职工能进能出的规范,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四是知人善用,放下用人才。
4、充分借助勉励原因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是管人的工作,所以应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勉励原因。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者只有充分挖掘、借助了勉励原因,教职工就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就高;反之,则大概政策与对策同时出现,工作收不到预期成效。一是打造完善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规范,重视考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二是拟定各种奖励规范、鼓励方法等勉励手段。
5、打造和健全现代化办公系统,达成人事管理工作的办公信息化与智能化。传统的人工操作速度慢、效率低、水平差,已经不可以适应现代人事管理的需要。人事管理计算机互联网系统的打造,可使有关每个方面的工作随时交流,可以随时为领导提供准确靠谱的信息,能够帮助提升学校决策的科学性,有益于拟定出更符合实质的人事管理手段。